今年以来,绵阳市委、市政府主动适应“新常态”,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,始终保持专注发展定力,继续实施“六大发展战略”,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、全面深化改革、全面建设法治绵阳、全面从严治党,加快建设中国西部经济文化生态强市和国家科技城,促进全市经济平稳健康发展、社会和谐稳定,保持就业形势稳定。具体情况如下:
一、经济总量增大、保持一定增速,带动就业岗位增加
(一)经济总量增大,就业带动增强。一是GDP总量规模增大。2014年,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79.89亿元,同比增长9.1%。三次产业结构由2013年的16.4:51.4:32.2调整为16:51:33。经济总量较2010年的960.2亿元增长64%,同一增长率的绝对值比2010年多增加约64亿元。二是GDP增速带动就业能力增强。根据新增就业与同年的GDP增速对比测算出就业弹性系数, 2010年为一个百分点带动2800人就业,2014年为一个百分点带动5200人就业,GDP增长对就业的带动能力显著增强。
(二)经济增速处于合理区间,为就业形势稳定奠定基础。2015年1-3月,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.7%,增速同比提高2.2个百分点;“2+4”重点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%,增速同比提高0.9个百分比;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05.35亿元,同比增长2.6%,增速同比上升1.6个百分点;分产业看:一产业完成投资10.32亿元,增长7.1%;二产业完成投资100.86亿元,增长11.9%;三产业完成投资194.16亿元,下降1.9%。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6.7亿元,增长12.7%,增速同比增加0.7个百分点。按行业分,批发业增长25.1%,零售业增长10.4%,住宿业增长8.6%,餐饮业增长12.1%。总体来看,各方面经济指标增速都有所上升,仅有第三产业投资少量下滑,为稳定就业形势奠定了基础。
(三)就业增长,人力资源市场供需两旺。通过开展就业援助月、春风行动等专项就业招聘活动,搭建供需对接平台,做好就业服务。截至3月,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2757人,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3350人,分别比去年同期增加1662人、1035人;城镇登记失业率3.75,比去年同期降低0.18。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暂时稳定,各县报送市农劳办一季度转移输出总量为137.53万人。根据市人力资源市场分析,人力资源市场供需两旺,一季度岗位需求人数为45370人,求职人数为58112人,招聘会现场达成就业意向登记7713人。
二、经济下行压力增大,失业矛盾逐步显现
(一)需求不足性失业依然存在。一是总量仍处于供大于求。2014年末全市总户数207.6万户,户籍人口548.8万人,常住人口473.9万人。当年出生人口43628人。全市有普通中学235所,招生8.3万人,在校学生26.0万人;中等职业教育学校32所,招生2.6万人,在校学生5.5万人。有高校14所,招生(含成教全日制生)4.8万人,在校生14.7万人,毕业生3.7万人,由此推测中职和高校毕业生约5万人;加上农村劳动生产率提高新形成的富余劳动力,以及城市公共建设占地等造成的失地农民的数量约1万人,年新增城乡劳动力约6万人;而按照我市今年经济增长目标8%,劳动力弹性系数5200计算,能带动的新增就业岗位约4.0—4.5万个,预计将有近万人无法在本市内实现就业。二是经济增速下滑造成失业。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降低,出现订单减少、项目停工,导致人员失业,如失业动态监测的104家企业中有四川矿山机器(集团)有限责任公司、四川绵阳重业齿轮有限责任公司、绵阳普思电子有限公司等公司因生产订单不足,造成岗位流失,截至3月104户失业动态监测企业共流失1300多个岗位。经开区有数家房地产项目缓、停建,近1000个工作岗位流失。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同比约增加1000人。
(二)摩擦性失业比较突出。由于春节,4.98万省外务工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返乡选择就近就地就业,仅有2.1万人实现就业,有约2.8万人仍处于寻找工作的失业状态。
(三)结构性失业依然突出。“招工难与求职难”依然存在。一是求职者愿望与企业提供待遇、工作环境、工作时间等要求的矛盾。节后对300余家监测园区企业、参加招聘会企业、失业动态监测的复工情况抽样调查显示,复工率94.38%,有约6%的人未回到原工作岗位;二是产业升级后,岗位需求与劳动者技能、年龄的矛盾。一季度人力资源市场专业技术人员的求人倍率1.88,是生产运输工人求人倍率0.69的2.7倍。
三、增添措施,确保就业形势稳定
一是大力发展经济,增加就业岗位总量。发挥绵阳地处“一带一路”和长江经济带两大战略交汇点的优势,积极建设“2+4”重点产业,大力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,确保经济增速保持在合理范围,增加新的就业岗位。
二是减轻企业负担,稳定就业岗位。落实各项降税减负政策,发挥失业保险稳岗政策作用,稳定企业就业岗位。
三是鼓励创新创业,以创业带动就业。发挥科技城成为“1+5+2”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成员,执行中关村政策和自主创新“新四条”的优势,推动“万众创新大众创业”。以“创业明星、创业能手” 争创活动为抓手,以高校毕业生创业为突破口,全力推动全民创业工作,鼓励社会大众通过创业带动就业。
四是加大技能培训,提升劳动力就业竞争力。以产业升级、企业转型对劳动力的需求为导向,积极将各种培训与企业需求有机结合,开展岗前、岗中、订单等多种形式的技能培训活动。针对失业人员、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、农村富余劳动力等群体的不同特点,采取不同的培训模式,提高各类人群的就业竞争力。
五是开展专项行动,促进重点群体就业。继续做好民营企业招聘周、高校毕业生服务月等各类就业专项活动,搭建供需平台,畅通信息。落实就业援助政策,通过岗位和社保补贴,促进重点群体就业。